2018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 及走进地方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
时间:2018-06-20 来源:管理员 |
树立食安责任意识 助力食安责任落实 6月15日,2018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本次活动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并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报社、中国食品网共同发起、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大型社会活动,旨在通过“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各地系列活动,有效推进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在全国各地及食品全行业的精准落地,同时为相关地方和企业搭建优质平台,积极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安全的社会化监管力度,引导全社会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发力。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等出席启动仪式。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药品稽查专员王耀宗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开幕式由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李振中主持。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 刘兆彬
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关系民族未来,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公众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保护食品安全、守护公众健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王耀宗表示,我国的食品工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且国情不同,因此,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例如,我国中小食品企业较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当前消费的刚需,必然对食品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既迫切又重要,对食品产业整体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高延敏
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企业做的是一项民生工程,诚信尤为重要。李振中说:“企业要讲诚信、讲品牌、讲品质,要将诚信荣誉带到产业当中,只有这样,食品产业才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刘兆彬认为,“当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急需高度信任。没有信任,市场经济就没有基石,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食品安全。”他表示,10年前,我国经历了惨痛的三鹿奶粉事件,10年来,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还不高。 刘兆彬建议,应当把建立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任作为重要目标,同时,还要建立食品产业全产业链间的信任。信任的建立最主要靠法治和宣传,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应把信用档案作为督促检查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在宣传方面,我国过去更多地侧重于曝光、打假等方式,如今需要转变方式,大力弘扬好企业、好产品、好品牌,以此来鼓励和表扬优秀企业。”刘兆彬说。 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在正大集团工作30余年,从饲料养殖到屠宰加工,再到食品研发,一路走来,北京新北京新饕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守宁已然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化的践行者。在他看来,食品安全的根本点在于从源头抓起,在食品行业产业链中,餐饮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消费者的诉求和消费的升级,把厨房移到工厂去,把厨师流向研发去的“餐饮4.0模式”显得更加符合餐饮发展趋势。 谈及餐饮4.0模式下如何管控食品安全,赵守宁认为主要依靠三点:第一,从原料来源来看,选用的食品原料要具有可追溯性;第二,在打造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工技术要绝对安全放心;第三,企业不能为了生产产品而破坏自然,不能为了自身盈利而破坏环境,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在内容安排紧凑的活动现场,参会嘉宾还围绕“食品安全与共享共治”举行了“干货”满满的圆桌会议。国家发改委农业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认为,“共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共治的主体是多方的,包括政府、企业、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共治的方法涵盖政策、法律法规、文化、道德等多方面;共治的环节覆盖生产、流通、销售、消费领域,只有统筹主体、方法和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才是真正的共治。高俊才表示,企业在食品安全共治中的作用不能忽略,他呼吁食品企业践行与发挥好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与作用。“当成本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成本要让步安全,当标准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及时修改制定标准。”高俊才强调。 作为公众一直关注的重点,餐饮行业与食品安全紧密相关。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表示,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发展形势可以概括为“稳中向好”,作为食品安全责任的承担者,餐饮行业在加强与食品工业密切合作的同时,更应该专注于提升品质,回归服务品牌。冯恩援强调,社会共治应该落实在共享平台上,行业细分化是新型业态不断发展的结果,对于餐饮行业而言,应把消费者的愿望放在第一位,消费者希望餐饮行业能够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食物以及科学指导,这就需要餐饮行业建立与社会各界共享资源的合作平台。 作为参加圆桌会议的企业代表,中农远洋(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程坦言,处在食品流通领域的第一线,能更多地看到科技与变革对食品领域的影响。彭程认为,促进食安共治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认识到科技在食品领域的重大作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都是通过科技来规避食品安全发生的风险;其次,消费者意识形态的转变,也会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故而尊重消费者意愿,顺应消费者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媒体助力食安共治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宣布《2017—2018年度地方食品安全工作优秀案例》正式开始征集。黄国胜表示,作为扎根食品行业35年的专业新闻媒体,加强食品行业新闻宣传,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中国食品报》的责任和使命。黄国胜介绍,征集工作将以自荐报送与监测收集相结合,面向全国各省市区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相关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除了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外,还将把优秀案例汇编成册,并积淀为方法论,随着食品安全万里行活动在全国广泛推广。 中国食品网总裁侯杰发布了《中国食品行业城市品牌》,《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发展报告》同期发布。 据了解,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系列活动将引入企业主题展览环节,为企业和消费者、企业之间搭建直接对话平台。同时,组委会将以中国食品安全万里行走进地方系列活动为契机,携手中央及地方媒体,全面报道各地优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信息,宣传优秀案例,打造行业标杆。 此外,活动将通过“食安知识走廊”“食安公益手册”及深度报道等方式,走进城市、乡村、社区、学校,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党和国家食品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为推动食品安全走进千家万户、遍及中华大地做出贡献。 |
上一篇: 杨晓琴在线出席第三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预选赛闭幕式并讲话 下一篇: 新口味粽子搅动端午市场 |